第七,加快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着力加大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公用服务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社会征信体系、服务业统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和投融资支持力度。
着力形成消费与投资及总供求的良性循环今后要合理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以投资促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循环。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5400美元,开始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住房、汽车、养老、家政和教育培训、旅游休闲、健康医疗成为新兴消费热点。
中国市场日益多层次、多元化,既有对一般消费品的巨大需求,同时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加速释放,对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具有极大吸引力。2009—2011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比国际金融危机前3年提升7个百分点。其二,合理的扩大消费与增加投资,能够使经济在持续增长中实现动态平衡。一个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体、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才能真正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们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尊重消费者和劳动者权利,才能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展开同台竞争。今年以来,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就业相对稳定,企业效益下滑问题则凸显出来。
中国扩大消费对世界经济也具有双重效应。扩大消费还有利于塑造真正的竞争力。同时,地区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文化的差异也毕竟小于欧洲的国家之间。
松茸是一种城里人餐桌上的美味食用菌,还作为高端食材远销日本。但这里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是需要时间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移民是自由的,那么,最终只有当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实际收入差距缩小至零,劳动力流动才会相对稳定下来。但是,这一担心是建立在本地公共服务总量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欧盟的目标是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共同的繁荣。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力的增强,公共服务的总量是可以不断增长的。
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的地区间差距将是香港与东南亚的差距,或者西欧与东欧的差距。相比于欧盟,中国的优势是在政治上的统一。比如说,由一个组织来规定每家早上出门的时间不能早于4点,或者每家上山采松茸只能走固定的线路,再或者让一些家庭单号上山,另一些家庭双号上山等。如果全国各地同时借债,相对来说,欠发达地区更容易出现借债过度的问题,因为地方政府总是想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却会忽略偿债能力应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基础之上。
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与中国地区间出现的问题进行类比。人多了,协调成本就上升,统一的行动和管理就难出现,生产就难免是小规模而低效率的。这非常符合经济学理论的推断,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能够带来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现在,中国的地方政府不愿意多花钱提高公共服务,其实就和人口流动不自由有关。
在土地资源及其产出都接近极限时,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最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减少农业人口。将欧洲的问题和中国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想,是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税收,就必须搞好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人口流动可以形成地区之间的竞争,如果一个地方的公共服务搞不好,我就走人,把钱、事业和潜在的税源全部带走。
这里,问题的本质无非集中在一点上,作为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能不能对外来人口采取类似于一个国家对于外国移民的政策。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理由相信投资者宁愿去中国的内地,也不去劳动成本更低的东南亚。问题是,欧洲虽然在名义上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但实际上各国间却有语言、文字、文化等多方面差异,使得移民难以完全自由。如果中国的城市人口不会减少,那么,为什么就不能逐渐地增加高中的数量?中国的未来应该是在市场统一和要素流动的情况下实现地区间分工,当上海成为纽约时,中国的内地更像美国的怀俄明州和犹他州,专业化于农业、旅游和资源产业。原编者按:当今中国最大的实体经济问题,是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以及户籍制度限制下的福利安排和财产安排。进入 陆铭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迁徙 户口 劳动力流动 。
一旦经济过热,政府采取紧缩政策来应对的时候,首先出现偿债危机的就将是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自由流动了,人们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与其生产特征有关系,因为农业生产有一种瓶颈资源,那就是土地,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土地的产出增长也是有极限的。看一下数据就能知道,每一次欧盟扩张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都呈现缩小趋势。
一个现实的担忧来自于外地人会分享本地人的公共服务。如果说出于短期的现实考虑,限制移民还不得不持续一段时间,那么,至少这样的限制应逐步地消除。
欧洲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欧盟的国家间差距和中国的地区间差距也很像。在省之间,最富的上海市2010年人均GDP已经达到76074元,而最穷的贵州省人均GDP仅为13119元,前者是后者的6倍。自由移民是缩小区域差距,并在一国内部实施统一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保障。只可惜,由于历史上对于地区间移民的限制太久,也由于在现实中移民所带来的矛盾太多,大家都惧怕放开移民会带来既有的矛盾激化。
当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是3倍多。地区之间形成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保持国家统一和市场整合的最有效途径
顾客付费进入澡堂后,淋浴喷出的热水到底有多少属于顾客,多少属于浴池经营者是不明确的,这是买卖双方基于高额的交易费用不得不做出的模糊条款。对上述的分析,我又作了进一步思考。
自来水本来就已是一种稀缺资源,把它烧成洗澡用的热水需要消耗煤或燃气,又花费了不少成本。现在我的感受是自己知道节约水了,而且通过我特意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和我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让淋浴不停地喷水。
最后,老板不太方便去监督顾客,由于顾客可能同时很多,老板也没有精力监督每一个顾客使用他购买的热水量,由于这个原因,也使顾客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趁老板不在时多使用一会。顾客付出一元,就得到价值一元的热水,他使用价值一元的热水,也就必须付出一元的费用。当然是技术改进节约了水,节约了燃料,可这都是人的行为,我一直想弄明白:学校澡堂被私人承包经营,经营者为什么会去花钱安装这种设备?热水显然是一种稀缺资源,现在这种资源为什么能被节约使用?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总是想着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理一个思路,做出个解释。而一项新的产权制度的变革产生与否,决定于改变制度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以前是用校园卡在入口处刷上三元钱,进去以后淋浴随便用。此文曾发于《经济学消息报》NO.736期 进入专题: 成本 需求 供给 。
以前澡堂都是这样经营的,这些我们平常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东西,事实上都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衡量了交易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人们自由达成契约的结果。虽然这种过度使用或无谓浪费的成本平均已经加在顾客身上,但浪费毕竟是事前不可避免,事后不能挽回的。
什么情况下才出现水表和电表呢?只有当人们的知识积累和技术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创新成本降低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节水控制装置的发明使用改变了这种交易的传统契约方式,解决了界定热水产权的问题。
本文由阒然无声网发布,不代表阒然无声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o3mn.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stk/5925.html